5月14日,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“一带一路”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,并发表题为《携手推进“一带一路”建设》的主旨演讲,强调坚持以和平合作、开放包容、互学互鉴、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,携手推动“一带一路”建设行稳致远,将“一带一路”建成和平、繁荣、开放、创新、文明之路,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。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主持开幕式。
“一带一路”国际合作高峰论坛(Belt and Road Forum for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)是全球关注的一件大事。中国国际话语权的确立,从战略层面看仰仗的是综合国力的提升,从研究“一带一路”译法改变的过程中意识到,在战术层面也有赖于公共外交一丝不苟、字斟句酌的“工匠精神”。如何准确、简洁、快速、正面地对外展示中国形象、讲述中国故事、传播中国声音,媒体还有很长的路要走。
“一带一路”英文如何翻译?
相信还有人给出“One Belt One Road”这样的误译,而正式译法应为“the Belt and Road”。2015年9月,国家发改委会同外交部、商务部等部门对“一带一路”英文译法进行了规范,在对外公文中,统一将“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”的英文全称译为“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and the 21st-Century Maritime Silk Road”,“一带一路”简称译为“the Belt and Road”,缩写“B&R”。
“一带一路”自诞生之日,英文就出现了“One Belt One Road”这样的误译,而其他语种翻译错误逻辑相同。更严重的是,它未能精准体现“一带一路”之要义。英文的“One”重数量而淡属性,“One Belt One Road”给人的感觉只涉及两条沿线,与其他国家关联不大。笔者在多个国家采访,当地懂英语的专家学者也觉得这个表述有些语焉不详。
实际上,即便是历史上的“丝绸之路”,在空间上也不是狭隘意义上的“一”条路。今天的“一带一路”,外延更宽泛,内涵也更丰富。翻译不是字对字的“硬译”和简单的“传声筒”,而是要充分理解原文的内涵和主旨。这也是传统的翻译原则使然。略去了两个“One”的“the Belt and Road”不仅表述简洁,而且也避免了数字“One”带来的误导,可谓“一石二鸟”。 “一带一路”译写的规范,折射出对外传播必须遵循的若干重要原则,也为媒体讲好“中国故事”提供了范本。
“一带一路”倡议让小语种不再“孤单”
在“一带一路”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会议现场,每个座位上都放有一张列举着这些语言的名单,除了标注与同传耳机频道对应的16种语言以外,同传耳机中的第17、18频道分别是日语和韩语。如果说法语、俄语、日语、韩语等属于使用相对较多的“大型小语种”,那么,老挝语、塞尔维亚语、匈牙利语等,就属于普通人极少接触的语言了。
随着“一带一路”相关国际合作的不断推进,不少小语种从业者和学习者表示,政府、学校、企业等对于小语种的需求和关注度,现在越来越高了。小语种学习者表示:“从小语种学习者的角度、怀着“私心”,希望‘一带一路’能带动‘小语种热’,让这方面的人才需求从‘一带一路’相关国家延伸到国内,让更多人了解、学习小语种。”
公司简介 公司资质 笔译服务 口译服务 视频服务 桌面排版 本地化服务 合作企业 |
扫一扫关注
思达禹域公众号 |
024-31407107
地址: 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塔湾街7号甲(塔湾街7号甲)2031-006室
邮箱: 1stopchina@1stopasia.com
手机: 13624219395, 15604052559
|